活动剪影

“指尖锦绣·非遗留香”
——思政教学部成功举办“技能讲坛”及第十四届技能节香囊及剪纸制作比赛

    更新时间:2025-06-10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思政教学部于523日在侨城校区举办《技能讲坛——古建筑木艺的传承与发展》专题讲座及第十四届技能节“指尖锦绣・非遗留香”香囊及剪纸制作比赛

为了帮助学生好感悟工匠精神,特邀古建筑木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全先生,开展《技能讲坛——古建筑木艺的传承与发展》专题讲座。作为四代木作世家传人,丁大师以34年木雕实践经历为脉络,讲述了榫卯结构的传承与发展,展现非遗传承人的使命担当。他特别强调:“非遗传承不是简单的技艺复制,而是让老手艺接上时代的地气。”讲座现场设置沉浸式体验环节,学生们在丁大师指导下亲手尝试榫卯拼接,通过“凹凸咬合”的实物操作,直观理解传统木构“不费一钉而屹立千年”的力学智慧。通过从“理论+实操”的深度体验,将课本中抽象的工匠精神,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技艺温度,在青年学子心中深植下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之情,更悄然埋下传承非遗的种子。

紧随讲座热潮,“指尖锦绣・非遗留香”香囊及剪纸制作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比赛以“非遗技艺创新传承”为核心,吸引众多学生参与。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凝神聚力,剪刀在宣纸上勾勒出传统花鸟纹样,针线在香囊面料上穿梭出“非遗+现代”的融合图案。指尖跃动间,非遗技艺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与青年创意碰撞出的鲜活表达,在实践中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路径。

经过评委团的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6名。当获奖名单逐一揭晓时,现场气氛热烈,不少选手表示:“这次比赛让我真正触摸到非遗的温度,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潮’。”

比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非遗技艺的实践平台,更通过“文化认知—技艺体验—使命认同”的三阶育人路径,实现了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希望通过“非遗+技能”的创新形式,让学生在穿针引线、裁红点翠间,既掌握传统工艺的“形”,更领悟文化自信的“魂”。未来,将持续探索“思政+非遗”常态化育人模式,让小课堂成为文化传承的大舞台,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撰稿部门:思政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