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成果

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6-05-10

 

张  虹

[摘要]  作为学校德育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德育课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从教学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教师人文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看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德育课   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意见中还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促进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德育课教学若能在现实中有效开展,必然有利于技工学校培养任务的完成,有利于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笔者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在长期从事德育课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其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谈一谈看法。

一、理念的改革

理念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制约着他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理念的改革对于推动课程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技校德育课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是应具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观念;在生活中学习的教学观;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所”对接的观念;促进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德育课的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德育课的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更多的自己去思考、探索问题,学生才会变“厌学”为“爱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掌握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使教学改革真正取得成效。

二、内容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适应技校的特点和任务,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德育课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所改变,要切实突出德育课程改革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就业和创业;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各个时期的德育内容具有一定的承继性,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等,在教材编写、内容讲授中,把时代性与继承性有机结合起来。技工学校既不同于中小学,也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技校生一般文化素质较低,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德育课程在内容上应有针对性,要易于被对象接受,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了,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又好又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就成为教师备课和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好,反之,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尽管围绕德育课的教学方法而开展的讨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实践中的德育课却仍然不尽如人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充分发挥德育课的功能和有效性,有以下两种方法:

1.“新三中心”和“教、学、做合一”。“新三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强调德育活动课教学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实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一定情境和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自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学、做合一”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转化,知行统一,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是德育课取得实效的保证。而只有将德育落实到学生的行为,德育课才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也称任务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在德育课教学中把课本知识与当前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设置一系列小课题,再以小组作为一个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进行团队学习,在团队活动的过程中以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和教学形式的改变,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不仅能懂、学会,而且能讲出道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培养了他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革新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学习状态越佳,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越好。一枝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书是德育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的落后制约了技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实际上,要使德育课教学真正有吸引力、生动、活泼,必须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类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课件辅助德育课教学,课件的使用可以把枯燥的德育内容形象化,使德育课活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学生感官加以刺激,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易于学生接受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从而优化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

要上好课,不能光在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上下工夫,还要提高教学含金量。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试想,一个知识结构残缺,没有人文知识和修养的教师,怎能培养出胸怀博大、道德高尚、感情丰富、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怎样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来提高教学的含金量?人文素养的养成,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然天成的,需要人们后天的努力,后天的积极培育。因此德育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德育课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改对德育教师的要求也比其它教师更高,德育课教师要加强情感与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的培养;加强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主特长。只有这样才能把德育课的教改落到实处。

总之,德育课教学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任重而道远,特别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工学校,若在德育教育上稍有疏漏, 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德育课教学无论是从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尤其是教师的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切实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黄景容《技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5).

[2] 刘运喜.职业学校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态度与反思. 当代教育论坛,2005,(8)

[3] 王囡.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几个基本原则[J]. 当代教育科学2005,(7)

[4] 陈志刚:关于技校政治课教学的思考.内江科技,2005(3).

[5] 颜新跃:德育课教学改革浅探.职教论坛,2003(6).

[6]李兵:现代教师需要人文素养. 人民教育,20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