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成果

工学一体化教学与三个平台的运用

    更新时间:2016-05-10

 

 (文章发于《中国培训》之“景容视点”专栏,2011年6期)

黄景容
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一、概念认识
        (一)工学一体化。工学一体化是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到一体化程度的简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本来分属经济类生产经营和教育类学校学习两个不同的社会领域,但是,由于某种需要,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化为“一体”。正所谓“做中学”,“学中做”,“学习即工作”。两种不同质的事物结合为一体,必然需要具备特定条件。比如,要具备能够真实体现工作过程的系列设备;具备真实体现工作过程正常运行的制度、师资等各种条件,包括实现某一工作过程的人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等等;还要具备能够真实体现学习过程的各种条件;具备真实体现学习过程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还得把上述两种过程结合得很自然,很有成效。可见,所需的特定条件的具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具备了,实现之,也是有相当难度的,而要达到“一体化”的程度,那更是很高很高的要求。这里的“一体化”,应当理解为最高等级的结合成果,表现为达到了难分彼此、融为一体的程度。这显然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理想状态。就我国技工院校当前的现实看,很难实现。一是由于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难以“一体”;二是因为教师与企业实践专家的能力及其传递效果难以“一体”;三是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难以“一体”。当然,难以“一体”,不等于不能结合。结合的形态虽然多样,但与“一体化”之间并没有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工学一体化教学。从实践的角度看,工学一体化教学是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自然表现为教学过程。然而,这是一种运载着工作、学习两个过程的过程,也是工作过程、学习过程相结合必需的特定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的“撮合”,工作、学习两个过程无法结合,即使结合,也难以体现出应有效果。因此,对于工学一体化教学这一概念的认识应当深入到这样的层面:
        1.客观性。任何形态的工学一体化教学,都客观存在着工作、学习、教学三个过程。工学一体化所“化”的,不仅是工作、学习两个过程,还包括教学过程。
        2.普遍性。只要存在“教”的元素,不管是教师的教和育,还是企业师傅的传与带;不管是在学校实训场地,还是在学校校办工厂,甚至在企业顶岗实习,这个特殊的教学过程都或明显或隐约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层次性。工作、学习、教学三个过程并非处在同一层次。从教学实践与效果角度看,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既存在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运行的一面,也存在这样比较显明的层次差异:相对于教学过程,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是载体性过程,运载着工作、学习两个过程的“内容”按预先设计的授课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运行。没有载体性教学过程的展开,就没有工作、学习过程的结合。
        正是根据上述客观性、普遍性、层次性的认识,我们在“工学一体化”之中,增加了“教”的元素,把工学一体化理解为工学教一体化。其目的,并不是否定工学一体化的提法及其实践,而是提醒人们,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课改实践,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不要忽视教学过程的客观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对工学一体化提法的不足予以必要的提醒:工学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所强调的只是学生所学与企业所用两个方面、两个主体、两个过程。工学教一体化的工作、学习、教学三个过程所强调的却是学生所学、企业所用、教师所教三个方面、三个主体、三个过程。剥去工学一体化或工学教一体化的语体外衣,用中国通俗语言表达,就会发现,工学一体化就是所用、所学相结合;工学教一体化就是所用、所学、所教相结合,也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所教、所学、所用“三所”对接。
        二、实施平台
        当我们用中国语言学的所字结构将有点西化的“工学一体化”改造为通俗的,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学用结合”,“所教、所学、所用”“三所”对接之后,会进一步发现,技工院校拥有三个可供实施工学教一体化的平台。
        (一)实训基地平台。这个平台在学校各专业实训场地里,包括传统的实训教室、新办的集实训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各类实训中心(基地)。在具备工作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相结合条件的前提下,开展所教、所学、所用相对接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工厂平台。这个平台在学校自办或与企业合办的体现生产经营特点的场所里。教学工厂的提法引自新加坡,是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将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元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通过三元结合,学校建立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环境逼真的教学式工厂。学生通过完成工作项目的方式学习专业技能,实现学习、工作、教学三个过程相结合。这个平台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依托,以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为目标,将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与学校教学实践高度融合。与实训基地平台相比,教学工厂是由学校创设的“企业”,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同时学校也能自主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兼具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特征。从场地来看,教学工厂没有了教室的概念,生产车间即教室;从设备配置来看,完全按照实际生产所需配置设备,设备的作用不再是服务教学,而是服务于生产;从师资来看,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老师又是师傅;从学生的角色来看,既是学生,又是员工;从教材来看,产品设计图既是教材;从评价方式来看,没有60分和99分的区别,只有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区别。因此,教学工厂也是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的理想平台。
        (三)顶岗实习平台。这个平台在企业工作岗位里。这是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前的综合性实习。真正体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工学一体化要求。在这个平台里,存在工作过程、学习过程,也存在教学过程。不过,这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有所变化:有的地方是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重指导,有的地方只有企业师傅单方指导。除了实习后期学生完全可以独自操作,完成工作任务之外,顶岗实习期间,只要有人指导,体现传帮带特点,就应该承认存在教学过程。
三个平台都存在工作、学习、教学三个过程,也都可以体现所教、所学、所用“三所”对接,但是,由于条件不同,效果各异。实训基地平台的工学一体化由于场地、设备、师资、认识、经验等条件不易具备,实施难度较大,实施效果较弱。教学工厂平台的工学一体化由于场地有限、岗位有限、教师兼师傅者有限、受训时间有限,实施规模不大,但由于具备真实生产经营环境,实施效果比实训基地好。顶岗实习平台是工学一体化最理想的场所,但是由于学校专业教师不足,难以跟踪指导,也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不允许受实习影响等原因,师傅对学生个别指导的时间不可能充分,导致工学一体化效果不尽理想。尽管如此,三个平台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工学一体化教学特征,展示工学一体化效果。
        所以要专门讨论可以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的三个平台,一是希望人们将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视线从实训基地扩展到教学工厂、顶岗实习两大地域空间,拓展和加深对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平台状况的认识;二是希望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在充分认识工学一体化教学平台系列的基础上,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加强三个平台建设入手,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工学一体化教学效果;三是希望理论研究者拓展理性视角,将另两个未被重视的平台纳入理论审视的范畴,深入研究工学一体化教学平台系列的功能、特点、意义,使我国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实践。
        令人遗憾的现实是:在实训基地平台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因普遍缺乏必要的特定条件,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推行;在教学工厂平台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因为能办成有效益的教学工厂的学校少(即使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也因数量不多,岗位不够,影响生产等诸多原因),难以解决学校所有学生全方位接受这一平台上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在顶岗实习平台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迄今为止,认识到位的学校不多,自觉推行的更少。因为相当部分学校的学生进入顶岗实习企业之后,学校不再继续组织教学,甚至都交给企业管理了。
        三、实施建议
        尽管困难很多,阻力不少,工学一体化教学仍属应当坚持的教学模式。
        (一)实训基地平台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分步结合法。从全国情况看,技工院校这一平台工学一体化的实施正处试点阶段。绝大多数技工院校尚未行动。笔者以为,在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进程中,率先应予解决的是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问题。但从国内惯例看,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建构必须实施六个步骤,即行业调研、工作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课程实施与评价。实施六个步骤,需要具备诸多条件,难度也大。建议分步实施:第一步,用2-3年时间实施工学一体化课改的前3个步骤:行业调研、工作岗位调研、通过企业专家访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这3个步骤的意义在于使专业教师明白:企业需要什么,自己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这三个“什么”,也是所用、所教、所学“三所”对接包含的内容。前3个步骤解决学校“三所”是否对接的问题,后3个步骤解决“三所”对接效果怎样的问题。不少学校虽尚未具备工学一体化课改条件,但所有技工学校都完全可以通过合作企业完成前3个步骤工作。因此,要求尚未具备条件的技工院校开展3个步骤工作是为实行后3个步骤打好基础,同时,也应该创造条件,完成后3步工作,尽快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特定条件。在所需条件尚未具备之前,也应当根据工学一体化课改前3个步骤,组织教学,有意识、有计划地往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向努力。在处理工、学、教三个过程中不强求达到“一体化”的高度,但必须实现三个过程的有效结合。不管是哪种程度的结合,只要是真实的结合,就是工学一体化教学,哪怕是初级阶段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二)教学工厂平台工学一体化的实施:六个一体法。 上面已指出,本文所指教学工厂包括校办工厂等有生产经营任务的企业。在这样的真实工作环境内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厦门技师学院推行的“六个一体”法值得借鉴。厦门技师学院拥有与专业相配套的一系列实训基地。另外,还办了3个很有经济效益的教学工厂。实训基地涉及的专业(工种)的范围远大于教学工厂,但只要能在教学工厂教学的专业均须纳入教学工厂教学计划,并且以“六个一体”方式开展有效的工学一体化教学:一是车间与实训室一体,即生产车间就是实训室,实训室按照生产车间的建设标准进行布置;二是教师与工程师一体,即教师既是教学生技能的老师,又是企业生产的工程师;三是教材与工艺文件一体,即以工艺文件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材也就是工艺文本;四是学生实操作品与生产产品一体,即学生实训的作品就是生产的产品。没有分数的概念,只有合格与不合格的概念。产品不合格,99分也是废品。五是学生与员工一体,即学生不仅是学校的学习者,同时也是企业的员工,学生实训期间按照企业员工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按时进“车间”,“上班”打“考勤”,不仅要从事生产,也要打扫车间卫生等。六是学习与生产一体,即学习的过程就是从事生产的过程,在学习中生产,在生产中学习。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工厂实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学合一,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
        (三)顶岗实习平台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五二三二三”法。顶岗实习时间为一年。在这宝贵的一年时间和全真的工作环境里,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很多,“五二三二三”法值得借鉴。
        “五”,即“五定”: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企业之前,应当按照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落实好定教学计划、定实习任务、定学时、定岗位、定指导师傅。
        “二”,即“二选”:一是精心选好优秀教师作为专业指导教师,兼任该班班主任,并制订实施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和兼职班主任职责,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生活、思想、实习的管理,尤其是注重两师(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师傅)、学生、岗位工作四者之间工作、学习、教学三个过程的结合工作,确保工学一体化的成效。二是精心选好学生实习的组长,并明确小组长职责,包括在岗实习期间知识、技能的学习。
        “三”,即“三巡”:实习指导教师每日巡视一个实习站点,协调实习学生与企业关系,包括工学结合中出现的问题,巡查时间和地点由相关实习小组长签字确认。系主任每周巡视一次实习站点,协调解决实习学生与企业之间包括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品德修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部门每月召开一次顶岗实习学习工作小结会,分析、总结实习工作。
       “二”,即“两补”:针对实习过程中企业师傅反映学生出现的知识、技能两方面的不足或企业特殊的需要,让学生返校补充课堂知识或强化相应的技能训练。
       “三”,即“三评”或叫“三考”:在学生自评基础上,一由实习企业考核。考核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规定实习企业的评定成绩占该生实习总成绩的70%;二由实习指导教师考核;三由系根据学生自评、企业考评、实习指导教师考核三方成绩进行综合分析,评定该生最终的实习成绩。
        实训基地、教学工厂、顶岗实习三个平台各有不足,又各有优势,且都是技工院校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平台,应当引起有关各方高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