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成果

技工教育助推传统产业升级

    更新时间:2016-05-10

 

陈飞健

 

摘要: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表明,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结构失衡将会对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不利。传统产业特别是各地优势传统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人才需求的信号灯。本文通过对传统产业的现状分析,探讨技工教育对优势传统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阐明技工教育应关注优势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技工教育;优势传统产业;人才培养;产业升级

 

一、引言

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进行产业迎新的同时,传统产业的失落则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金融、物流、动漫、生物、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等新兴产业无论是否符合当地基础,纷纷被规划为地方支柱产业,而传统产业的身影早已难觅影踪。传统产业在产业布局中地位弱化甚至边缘化的表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可能,而是事实。

然而,传统产业经济在始自2008年引发的金融风暴中突出的抗风险和促进内外贸易能力令世人刮目,并在经济振兴计划中再一次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其对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功不可没。因此,人们又一次将关注和投资的目光投向了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优势传统产业上来。

二、优势传统产业的定义及发展态势

(一)定义初探

何谓传统产业?目前对于这一概念没有严格和比较科学化的定义,由于它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和动态性两个特点,因此传统与现代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狭义而言可以认为是大规模应用传统技术工艺主要生产传统产品的产业。广义而言可以指使用已知成熟技术并市场共同需求下所形成的产业。从生产要素密集度来看,传统产业大多是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优势传统产业,是指产业规模较大、存续时间较长、集中度较高、拥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拥有可持续发展规划、以成熟技术生产传统产品为主的产业。就当前中国的传统产业而言,主要是指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和重化工化阶段发展起来的一系列产业群,在统计分类上大多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原材料工业以及加工工业中的轻加工工业;如纺织、轻工、冶金、部分机械、化工和建材等[1]

(二)发展态势

1、传统产业的现状

首先,传统产业不等于是夕阳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产品,并没有落后的产业。[2]传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担当着主体,并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传统产业的制造技术成熟,工艺标准稳定,投资门槛相对较低,已经形成了“大产业、小企业”的根本格局。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高科技行业的腾飞,传统产业如不进行升级改造将逐渐从主体地位中退出,许多优秀的传统技艺也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逐渐被忽视甚至遗忘。从某种层面来说,我们正在拱手相让沉淀许久而来之不易的重要经济成果。

2、传统产业的发展规划

目前,各地政府不断对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科技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说明,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成为优势传统产业获得发展先机的首要问题。以深圳为例,早在国务院《珠三角规划纲要》、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等政策法规颁布前,深圳自2006年初便发布了《关于改造提升我市优势传统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从工作机制、产业发展模式、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公共技术平台、产业集聚基地、信息化改造、名牌战略、技改资金投入、人才等各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优势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步伐,把加快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放在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等重要的突出位置,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再上新台阶。

3、传统产业的人才来源

绝大部分传统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工人的素质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产业工人都是外出务工人员,学历层次较低,知识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依赖高等教育的人才供应显然是不能满足企业生产一线要求的。改革开放以来,技工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服务于区域经济,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特色,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教学改革,逐步确立以培养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集市场标准、国家标准和学校标准[3]为一体,已逐渐成为了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

二、传统产业与技工教育之渊源

传统产业其中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劳动密集型,解决用工需求缺口及劳动者素质提高始终是摆在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当前的务工劳动力中,技能劳动者只占相当少的比例,大部分务工者都是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直接上岗边做边学,工人总体水平偏低。这样的素质结构,将如何支撑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未来的发展?

我国的技工教育最早就是源自传统产业的国有大型企业,其作用就是按照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对全日制学员或厂内人员进行职业知识培训与操作技能训练。其目标在于把学生培养训练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储备和技术技能素质的合格劳动者,把具备一定职业经历的劳动者训练成为可适应多岗位多任务需要的技术能手。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使技工学校以它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优势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主阵地。如今,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1978年至2008年的20年,技工学校数量从1300多所发展到4300多所,培训规模从20万人扩大到近200万人,开设专业500多个,遍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

三、技工教育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思路

要解决传统产业升级将面临的用工及发展瓶颈,首先从认清和解决传统产业与技工教育之间的关系入手。企业要解决用工难首先要拓展招工的渠道,以发展的眼光将人才的招聘追溯至学校的招生工作开始,从招聘到招生绝不仅仅是时间的前置,而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全方位地将企业发展规划和愿景与技工教育相结合的新思路。反过来,技工教育要承载着为传统产业升级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找准市场需求开好专业以及提高技能教育质量是关键。只有校企深层次双向联动,才能为不断升级的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储备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力。

(一)专业开设紧围绕区域经济显特色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传统产业都对地方经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这种作用不能轻言放弃,而是要积极作为。传统产业产品自古以来就具有外向度高的共性,大量优秀的产品走出国外,牢牢占领了海外市场的巨大份额,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自2006年开始深入调研深圳传统产业经济结构,得知至2008年全国家具企业有5万余家,从业人员约500多万人,总产值超6000亿元,出口额达到275.83亿美元,连续五年平均增长30.49%,远高于20年来中国GDP增长9.8%的总体水平,中国已经成为家具总产值和出口额世界第一的国家,中国的家具生产总量占世界的25%,出口占22.6%。其中广东家具08全年总值达1840亿,全年生产156764538件家具数量居全国首位,广东已经成为中国家具出口第一大省,五年来家具出口额始终排在第一位,家具行业被广东省政府列为优势传统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一系列令人欣喜而震撼的数据表明: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沉淀,关乎民生反映人们生活质量,严重缺乏高技能人才却被技工教育所忽视的优势传统产业正在深圳的土地上飞速发展,并正从传统手工、半机械化作业的产业基础上逐步迈向工业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的生产。鉴于此,一个定位服务深圳家具产业的新专业--家具设计与工艺于2008年6月在有关领导的决策下迅速诞生了。由于定位准确开办及时,短短一年多来,这个专业已经得到行业协会及众多大型企业集团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并正与多家大型一流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建设紧密合作关系,采取共建实习基地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也从单一的家具产品发展到家居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展示、营销等多项技能的培养,专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上升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总结这一个成功的例子,我们发现围绕着传统产业的技工教育必须以区域经济的产业基础和人才需求为导向,主动与地方经济社会接轨,建立起真正能与区域发展联动的办学机制,以适应与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产业“发展需求”拉动技工教育的发展,强调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这是服务于传统产业人才培养的出路所在,也是实现传统产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技能培养须学习先进技术促升级

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都是产业基础,发展不平衡将对整个地方经济的产业健康发展不利。传统产业和科技产业的关系是:科技产业是传统产业孵化和发展起来的。传统产业是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传统产业的历史传承就没有科技产业的变革之本。他们之间是互为渗透、互为交叉、互为制约、互为促进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从传统产业转化为科技产业,是质的飞跃。反过来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可以解决量的发展。

应该说,传统产品加工贸易型产业的黄金时代已经永久性地结束了,产业升级势在必行。传统行业拥有较为稳定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标准,因此升级优势传统产业并不一定需要运用最高端的技术。而面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技工教育,恰恰可以在高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深刻挖掘技术改造空间,注重企业技术难题的收集和解决,掌握工业生产、核心制造、技术改造、设计创新、品牌塑造、品牌服务等手段和方法,最终塑造学生在工作思维和实践能力上逐步具备综合生产开发和改造能力,具有充分协作能力完成产业升级从制造到品牌,从制造到创造的过程,提高科技投入贡献率,保持传统产业旺盛生命力。

(三)专业建设要深化校企合作谋发展

走校企合作的路线是技工学校发展的根本,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有人提出企业与技工学校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彼此依附的关系已经成为共识,那么关键问题应该是如何深化以谋求最大的合作空间。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黄景容校长在《加快推进校企合作的再认识》一文中提出:校企合作主要是“校、企、生”的合作。校企合作过程中,建立专业顾问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商定专业教学计划等工作都是必要的,但是属于表层性的合作。深层性的校企合作,必须把双方的辛劳深入到被合作学生的合作准备、合作过程、合作收获、合作评价及适时调整上。只有这样,校企合作工作才可能逐步深入,才可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多赢。[4]

(四)教学内容应根据产业特点细分解

传统产业在改造、创新、品牌营销的道路上渐入佳境之时,对人才的要求也会前进一步。为适应这一变化趋势,需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这一重任无疑主要应由技工教育来担负。传统产业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产品本身包含了诸多文化需求的内涵。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完成操作技能的学习外,了解整个产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也显得尤为重要。如家具产品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二重性,其制造技术可以通过大量的操作训练和工艺分解逐步得以掌握,但这仅仅关注了产品的实用性。产品的艺术设计表达还需要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还应体现这一行业的特点,加以细致分解。

四、小结

传统产业可以通过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投入转化为优势传统产业。产业本身不会消亡,而是在技术进步的作用下,再次赋予了新的活力。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能人才的培养,技能人才所带来的技术作用不再是简单延长其衰退时期,相反是形成一个新的生命周期,甚至成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也终将在技术和人才的作用下,逐渐在现代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技工教育在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孙育红.产业升级:高技术产业化与传统产业高技术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1(5):19-21

[2] 乔光平. 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机理与策略研究[D].硕士论文,2005(3):11

[3]黄景容. 技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M]. 第一版.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48-49.

[4] 黄景容. 加快推进校企合作的再认识[J].中国培训. 2009.(10)